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cz4g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81章清田
  大同。
  “大柱!”
  赵大柱骑着马,身后跟着十几个同乡的弟兄返回村子。
  守村的乡亲见赵大柱回来了,连忙招呼乡民拉开坞堡的大门,赵大柱带着弟兄们驰入坞堡中。
  赵大柱所在的村子距离边关很近,以前常被俺答部入侵,这些年赵大柱领着乡人在草原上买马,又靠着贩马的银钱将乡勇武装起来,领着乡民加固了坞堡,这才有了几年安生日子。
  一名老者从屋子里走出来,赵大柱连忙下马说道:
  “二叔,您不是病着吗?且将养着吧。”
  老者拄着拐杖说道:
  “没事没事,大柱你先回家,你娘在家里等着你呢。”
  赵大柱是父亲早亡,是母亲将他拉扯大的,听到二叔说起母亲,将物资账本交给二叔,连忙向着家里走去。
  见到儿子,赵大娘内心激动,去草原上贩马是违禁的买卖,马匪、俺答部的骑兵、巡边的边军,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,甚至会连累整个村子。
  可话又说回来,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,谁会做这种脑袋搁裤腰带的买卖。
  母子两人简单叙旧了一下,赵大娘这才说道:“前几日赵百户遣人来,说是朝廷要清军,让你赶紧回去一趟。”
  清军,是明代一项重要的巡视制度。
  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,当年朱元璋曾得意的说:“吾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。”
  而卫所的两项关键制度,即父死子继和军屯制度。
  父死子继,就是卫所正卒在老病或者去世后,由其儿子或者近支代替父亲从军,从而保证军队的人数。
  当然,很多时候军户后代是不愿意从军的,所以有了“清军”。
  所谓“清军”,即由清军御史及清军官定期清理军籍户口,检查落实跟补、勾补事项。
  赵大柱的父亲是军籍,他父亲战死后,按理说他应该勾补从军。
  不过大同这边的情况又有了变化。
  卫所制度的另一项支柱,也就是屯田制度,即由军户在和平时期进行军屯,自己生产粮食满足军队需要。
  在明初的时候,这项制度自然执行的不错。
  可到了隆庆时期,军队卫所的土地早就已经被豪强侵占,仅剩下的土地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卫所兵。
  制度都是死的,人还是要活的。
  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,逐渐变了样子。
  首先是赵大柱这样的世袭卫所兵开始自谋出路,跟着卫所吃不上饭,那就只能自己单干。
  无论是给人当佃户种田,又或者和赵大柱这样走私,反正活人总不能饿死。
  而卫所的百户千户也对此睁一只闭一只眼,甚至默许这些卫所兵脱籍。
  反正朝廷如果拨下赏钱或者军饷,这些卫所兵不领,就能进入到百户千户的口袋中。
  一旦遇到朝廷“清军”,就像这样将士兵再招回军营就是了,再不济从城里抓几个乞丐不良人,让他们冒充军籍给清军御史点个名就行。
  赵大柱的父亲死后,他也参加过两次清军。
  但是他母亲忧心忡忡的说道:
  “娘听说这次清军和往年不一样,总之你小心担待着点,别给百户惹麻烦。”
  “俺懂。”
  接着赵氏又担忧的说道:
  “前些日子大同刚刚解围,这段日子还是别出塞了?”
  赵大柱知道母亲关心自己的安危,但是整个村子上百号人口,光靠着村里这点荒田早晚要饿死,都指望着自己领着出塞糊口。
  但赵大柱是孝子,还是安慰母亲说道:
  “这次儿子带了不少东西回来,就在家歇上阵日子。”
  赵氏脸上这才露出笑容道:
  “娘已经攒了点钱,等这些事了,找人给你好好说房婆娘,日后我们赵家好好过日子。”
  赵大柱心中苦涩,自己这个军户身份,谁家女儿愿意嫁过来?
  同村的军户之女,都想着办法外嫁脱离军籍。
  ——
  大同参将府内,灰暗的烛光下,参将郑年眯着眼睛,看着手下的千户百户们。
  这是一次秘密聚会,大同参将郑年看了一圈下属,开口说道:
  “这次朝廷调南兵北上,怕是别有深意。”
  在场的军头们纷纷议论起来,郑年看到气氛烘托到了,又开口说道:
  “朝中奸臣早就对我们大同军镇不满了,等南兵一到,朝廷就要派人清田清军。”
  听到清田清军,在场的军头们再次喧哗起来。
  清军还算是好办,抓点人头充数,大不了再贿赂一下清军的官员。
  清田就不好办了。
  卫所的屯田,从国朝立国到现在,早已经被侵占的差不多了。
  在场的军头们家中的田地,大部分也都是侵占的卫所屯田。
  再加上变卖掉的,其中产权混乱,不仅仅是卫所军户,当地豪族,地方官府,甚至大同的代王府都牵涉其中。
  可清田查来查去,最终还是落实在卫所头上。
  朝廷不问这些土地是怎么流转的,单问你卫所的屯田为什么不在册了,谁都担待不起。
  果然,一提到清田,在场的军头就坐不住了。
  有人喊道:
  “朝廷拖欠我们的赏钱不发,又调南兵北上,是摆明了不信任俺们!”
  “俺家为大明戍边七代,朝廷就这么对俺们!还不如反了他娘的!”
  郑年拍了一下桌子,训斥了几个胡言乱语的军头,这才放众人返回各自的卫所。
  “赵百户,你留一下。”
  等众人散去,参将郑年说道:
  “京师那边有人递话过来,这次清军清田,再用往年的办法,是混不过去了。”
  赵成是郑年的亲信,瞬间明白了上司的意思,他说道:
  “参将,小的麾下有一个叫赵大柱的军户,往年都靠着往来草原贩马维持生计,在卫所中颇有声望。”
  “属下准备找个由头,将这个赵大柱扣了,再让人鼓动下,就能闹起兵变来。”
  赵成果然是贴己人,郑年对他的反应很满意。
  他又问道:
  “事情不会闹大到不可收拾吧?”
  赵成拍胸脯说道:“都是些庄稼汉,闹不大的,参将只要夸大点向朝堂上报就行了。”
  郑年点头,利用手下兵变要挟朝廷,这也是边关军将常用的手段了。
  只要朝廷屈服,补足了大同积欠的赏钱,郑年再带兵安抚。
  郑年说道:
  “上头的大人们已经承诺了,只要大同闹起来,他们就会上书请罢南兵,等诛了首恶赵大柱,本将记得你的功劳!”
  (本章完)
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+

他的视线(西幻1v1)

新叶喵

万国之国

九鱼

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

楚执

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(npH)

冰糖大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