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cz4g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随着京城的逐步完工,也带来了人口的大量加入。
  这人一多,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也就多了。
  城市管理,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。
  尤其是瘟疫问题。
  这可是稍有不慎,就会死一大片的。
  所以,辛屈对于北京府城的规划之中,明确安排了一些区域在下游与下风向,就是用来隔离一些人的。
  比如每天,各个坊都得去巡查,看看哪家闹出来了伤寒等事。
  但凡确定具有极强传染性,就关在特制的船只,顺流到隔离区去收纳。
  这里平日里只住一些老巫医,或者新式医馆的医生,负责应对传染性强悍的疾病。
  此外,每个月都得大量泼洒生石灰在水渠,暗渠,专门来消杀。
  对于现阶段的医疗技术来说,隔离与预防,才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手段。
  最后就是旱厕的问题。
  虽然现在的北京一带是季风气候,雨热同期。
  但没有大量修建水库的情况下,想要实现冲水式厕所,几乎是不可能。
  惟一能实现的,就是便宜的旱厕。
  因此掏粪工,就应运而生了。
  当然,作为一个农业相对发达的国度,燕国四周的农场,也会承担这些粪便的收集与堆肥工作。
  农场是官家的产业,堆肥却也是能够卖到好价钱。
  一些拥有实际封邑的诸侯,也敏锐的察觉了堆肥的好生意。
  这年头,荒地不缺,枯木不缺,淤泥也不缺,唯独缺少足够的人力与开垦的熟地。
  养熟一块地,光靠人力,没有五年下不来,但有足够的堆肥情况下,三年也就能完成其中活计。
  因此很多人到处打听司农的事儿,钱送礼,也要从司农手里弄到这些技术。
  司农阿启一开始也是收受一点,毕竟每年拨款就这么点,司农府的几个项目,都是需要大量的钱财消耗,比如战马的培育等等。
  既然朝廷给不了这么多钱,那他只是技术发卖一些给老乡们,也没什么不妥,毕竟朝廷有考功,时间紧任务重,能不砸钱加速完成吗?
  但随着后来技术壁垒越来越高,连带着外国的使者都钱来买,而且是大价钱,他终于感觉到不对劲。
  不等下边有人参他,就趁着这一次搬迁进来新府邸,入宫谢恩的时候,将此事说了出来。
  辛屈此时正拿着一卷地图,上边标注为:辽西郡十三县邑全图。
  戴冰甲从镇西将军卸任,转为幽州左卫将军兼辽西太守之后,辛屈交代的任务,就是让他完成对辽西郡的测绘。
  辽西郡的大体范围包括:后世的朝阳市、锦州市、阜新市这几个地方。
  郡治一般设为柳城,也就是朝阳市。
  因此辽西郡的主要河流,就是大小凌河。
  这里是北平的触角,更是防御的第一道防线,但凡北平想要经略东北,就少不了从这里出兵与转运粮草。
  而且这里属于燕山山脉的一环,在山海关这一条线没有形成之前,就是绝对的防御重镇。
  当然,现在山海关一线正在加速形成,因为人类的开发,以及辛屈拿着城防图看了看之后,暗暗下了决心。
  山海关一线,必须填海了。
  因为辛屈发现,若是辽西郡真的将核心力量放在朝阳的话,卢龙道的重要程度将会飙升。按理来说没什么,但问题就在于,卢龙道太难走了,粮草的转运消耗太大。
  如此一来,辽西郡若是开发起来,想要反哺北平是做不到的。
  只能在辽西耕种,然后将粮食沿着辽泽入海,再转运过来。
  这样一来,辽东那边想要截断,辛屈是没有任何办法阻拦。
  更重要的还是,辽西还需要直面北方的游牧威胁。
  现在那边被自己干趴下了,威胁小了不假,但阿启这边也说了,外国势力正在学习与采买他们的生产技术。
  这玩意儿是防不住的。
  因为技术一定得推广,边塞想要安稳,更是要大力推广。
  如此一来,边疆以外的那些蛮夷,久而久之必然学会,现在还没事,但一两百年之后呢?
  随着气候变冷,半农半牧的外族,必然会变成游牧,然后再南下。
  这是避不开的死结。
  如此一来,北平就成前线了。
  一旦柳城被攻破,若是不能找到第二条路,东北必然丢失。
  皱眉放下地图,辛屈看向惴惴不安的阿启说:“种马的技术不能卖外,其他的的农业技术可以卖,无所谓。”
  辛屈一句话,让阿启显得惊愕:“这是为什么?”
  “很简单。农业技术,是需要工业技术作为支撑的。没有钢铁,他们拿什么提升效率?堆肥这种事情很少人会吗?不,南方的稻作部落、方国普遍都有记载。
  他们那边靠近沼泽,淤泥如何形成,没道理他们不知道与利用。
  但取上来的淤泥,需要腐熟,腐熟之后需要搅拌进入土地里。
  若是用耜这样的工具,掘土就很麻烦了,还怎么搅拌?
  不如一把火烧荒,种三年换地,轮耕游耕来得实在。
  所以,只需要控制钢铁耕具的外流,短期内他们的产量就算有所增长,也是极为有限的。
  甚至稍微增长的产量,还能让他们为我们源源不断产生消费。
  库房里堆积的瓷器、绫罗、钱币,都是我们收割他们的利器。
  至于战马,这玩意儿是战争利器,不可能流于外国,徒增风险。”
  辛屈说完,表情没有太多变化:“所以,其他的你得卖出一个好价格,廉价了可不行,尽可能多敲一笔。
  司农下属的机构不少,光是育种、饲育这两个衙门,需要的资源,单靠国家拨款是养不起的。
  这些年通过贸易跟外界采购的种子,就是一大笔开销。
  之后你可以跟他们换。
  也可以展开合作。
  不管用什么方式,极大拓宽土地产出,才是司农需要做的事情。”
  阿启点了点头。
  “对了,你说,沿着榆次、洋河、广宁(锦州)这一条线,填出一片宽二十里的走廊,需要多久?”
  辛屈将地图铺开,指着辽西郡下方,然后手指哗啦一下。
  阿启看着地图,眼瞳一缩:“你圩田还不够?还要填海?”
  “不,只是加速这个过程。这里,大自然自己会填。”辛屈敲了敲石河、六股河、西河、大小凌河、辽泽这些区域,“这些地方每年都在堆沙,现在只是一些不算太连贯的孤岛、三角洲,但早晚会连在一起。若是每年推个一里地,一百年应该就能弄出一条走廊。
  一旦辽西郡有失,我们在还有一条走廊,可以保证辽东不丢。
  辽地对于北平太重要了。
  绝对不容有失,一旦丢了,北平就成了前线,彻底沦为四战之地,掣肘太大。
  所以……你觉得呢?”
  “嗯……这个。只怕一百年是不成的。”阿启连连摇头,“辽地应该短期没不会有影响吧?”
  “嗯。也是,或许是我想得太早了。”
  辛屈重新看着地图,片刻之后,在石河、六股河、西河、大小凌河这些地方的中上游,或者入海口的位置,圈了几个地方,写上“军屯”二字。
  准备将这里作为优先开发区域。
  既然填海消耗太大,那就加速这个过程。
  让水土流失来替他解决这个问题。
  将开发方向,转为辽西走廊这边入海的河流中上游,然后在这里造一些水利设施,甚至可以实验“束水攻沙”这个命题,加速中上游的水土入海。
  若是能彻底构造出一条辽西走廊,那么燕国对辽东的控制就有双保险。
  尤其是燕国现在的军备是最强的。
  当然,这里现在稍微冷的冬天也能走,只要沿海冻上就成。
  辛屈收了地图。
  然后看向阿启说:“水利这一块也研究研究。光靠司空府,还是不够快。毕竟水利最大的作用,还是在农业上。”
  “明白。”阿启应下,稍微一盘算,也是暗暗咋舌。
  难怪辛屈可以让他买卖农业技术,感情农业所消耗的钱粮这么多。
  育种、饲育也就罢了,若是再加上水利设施的推广与研究,还有耕具、监测地方的旱蝗洪涝等灾祸,这些销若是没有新的财富加入,只怕足以将司农府拖垮。
  还得想办法多捞点。
  只是靠什么手段呢?
  卖种子?
  这个不妥。
  “对了,之前你从西边弄回来的绵羊,我能卖吗?”
  阿启离开之前,想到什么,转身回来问。
  辛屈挑眉说:“绵羊与山羊的杂交难度,你不比我知道的少。”
  “所以我打算卖母羊,而且是拍卖。”阿启摩挲着下巴说,“绵羊的毛可以每年都剪。而我们有纺线技艺,基本上有点规模的部落都会。
  只要我们控制拍卖的规格,每年卖出一些年纪大的母羊。
  大体就是一两年之后就会老死的母羊,再加上养殖技术我们不全卖,他们培育的时候总会死上一些。
  这样一来南方的种群数量,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。
  这玩意儿可比葱、葡萄之类容易控制多了。
  毕竟论种地,各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秘藏,也不见得都会采买。
  真叫他们换种,他们肯定担忧明年的收成。
  但绵羊就不一样了。
  而且杂交出来的山绵羊不也有吗?
  到时候公绵羊,也可以卖个好价。”
  阿启有点兴奋了。
  辛屈挠了挠脸,咋感觉这家伙越发缺德了呢?
  绵羊和山羊是会出一些混血,就跟骡子一样,但山绵羊和骡子也一样不可能产生后代。
  这一点燕国饲育衙门是知道的。
  因为他们做了一堆的实验,就是没办法产生第三代。
  所以这么搞,很败坏声誉的。
  “可以是可以,但不能用司农府的名义做。”辛屈没有否定这个手段,只是警告道,“朝廷是要门面的。弄个手套,别脏了脸。”
  “行。我知道怎么做了。正好处理掉一批老迈的羊,不然留着也只能杀了吃肉。太可惜了。”(本章完)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+

限定室友(1v2)

擎苍月

战少,你媳妇又爬墙了

繁初

社死得到的男朋友

清茶与

医妾

北枝寒

影子

麦阿秋

贼老天你该死

不再恋爱(2)